《我是路人甲》是爾冬升導演執導,由一群在橫店“漂”的群眾演員主演的電影。該片講述的是一群在橫店當群眾演員的“龍套”身上發生的故事。不同的小角色,演繹著不同性格的人的電影夢想與執著。
電影無論是從內容架構、臺詞還是拍攝手法上,都讓人不禁與現實聯想到一塊,所以看完后,我的感觸頗深。
電影中,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,是影片將近尾聲時蒿怡帆的那段舞蹈。影片中,她一直認真扮演著姐姐的角色,保護妹妹、教育妹妹,為了妹妹來橫店,幾乎與妹妹形影不離。自己喜歡舞蹈卻連在廣場上跳一段都放不開,她妹妹為了夢想還敢于嘗試,她自己卻連努力都少的可憐。但在妹妹離開后,她那段激情昂揚的舞蹈,讓我看到了她思想的轉變:“有夢想就要去追求,有追求才有成功的機會”。在追求的路上,我們會遇到挫折,沒事,拍掉塵土,重新起舞,必能在人生的舞臺上舞出精彩。聯想到自己,她的毛病我何嘗沒有?在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的時候,自己活好了嗎?你以為別人知道的比你少的時候,其實是“開水不響,響水不開”。說的再多都不如做一件實事來的靠譜。往細里想,在談單的時候,既然你對客戶的不懂裝懂、滔滔不絕厭煩至極;在逼單的時候,面對客戶在價格、付款方式上的不認可,束手無策的時候,我需要反思的是,客戶的一系列反應都源于我的不專業,讓他沒有心甘情愿買單。如果我平時多做一些實時訓練,結果豈不是會差很多?
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王昭。從演藝道路來說,他的外在條件是最好的,上天已經給他打開了一扇門。然而,看似比所有人都有優勢的他,每天無所事事,即使演戲也是想辦法偷懶睡覺??陬^禪是對著古天樂說“等你老了,影壇就是我的了”,卻從沒想過怎么在優勢中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來提升自己,夢想家這三個字于他最適合不過。為什么有夢想家這個詞?因為我們許多人都會犯一個錯:想象力太好,執行力太糟!比如我,喜歡不停地對別人訴說自己的夢想、自己的目標,甚至還可以吹噓我可以通過怎么做來達成。但說完之后就如過眼云煙,明知可為而不為之。結果只能輕嘆一聲“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”。其實骨感的不是現實,而是自己的執行力,是自己的知錯不改。發散一下,在工作中,別讓領導認為你是一個“有脾氣沒本事”的花瓶;在跟單中,不要只記得抱單,多聯系刷存在感,多提供一些專業的東西來啟發客戶的想法,簽單的可能性會高很多。
我最佩服的是萬國鵬和覃培軍的樂觀與執著追求。抱歉我沒看懂萬國鵬在演技方面的學習提升,所以我更欣賞覃培軍,欣賞他的多方面。比如,他住的差吃的差,卻愿意花錢買各種各樣的書來全面提升自己,他說“人長得不夠帥,就要把戲演好,書讀得不夠多,就要把事做好”;他觀察入微,知道尋找有利于自己的環境;他勇于表現,即使因為丑被安排遠離主演,轉頭卻可以給副導推薦比自己帥的人,贏得了副導的賞識;他挖過煤,演得了戲,干得了場工。在所有人中,他看似活在最底層,精神卻活在頂層。映射到工作與生活,我現在或許沒有企業家有錢,沒有學者有文化,但我可以讓自己有內涵,今天有所積累,明日必有收獲;人的身體或心靈,總得有一個在旅程中,那樣的人生會活得更輕快!其實我現在的生活節奏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。為了工作而工作,并不是說不好,而是會喪失很多享受銷售的權利。銷售是一個需要面對不同行業、形形色色的人的行業,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,可以帶些別的目的性,比如通過見面前對行業的初步了解,到見面時的深入了解,到事后自己的總結歸納。真理來源于生活的歸納總結,換個角度做銷售,那么我就不僅僅是一名銷售,我可以是市場調研人員,也可以是行業學者。
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,我在萬國鵬身上讀到了堅持,在王婷身上讀到了取舍,在徐小琴身上讀到了支持,在沈凱身上讀到了權衡,在蒿怡帆身上讀到了實踐,在王昭身上讀到了改變,在覃培軍身上讀到了學習……“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焉”多留心身邊的人事,可以正視自己,“取人精華,去己糟粕”。
說了這么一段長篇大論,還是得提醒自己,實踐吧!